首页 > 报告体会 > 汇报体会 > > 项目调研报告最佳(汇总16篇)

项目调研报告最佳(汇总16篇)

时间: 作者:琉璃

通过撰写调研报告,我们可以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为决策提供科学的支持。下面是一些优秀的调研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大家的调研报告写作有所帮助。

项目调研报告

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衡量指标之一就是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区域内路网分布是否合理、基础设施建设是否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对我区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做一个全面详细的了解,笔者亲自到惠东县规划、统计等部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全力实施“147”战略,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拉动了全县经济较快增长,为开县“整体转型、提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xx年全县共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24个,计划当年完成投资35.73亿元,其中,产业发展项目30个、基础设施项目66个、社会事业项目28个,分别占24.2%、53.2%、22.6%。在产业发展项目中,工业投资项目占22个,分别占重点建设项目和产业发展项目的17.7%、73.3%。全年实际开工重点建设项目96个,开工率77.4%。当年完成投资23.46亿元,完成预期投资的65.7%,占全社会投资的26.7%,拉动全社会投资增长3.5个百分点。20xx年通过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克服金融危机影响,较快扭转经济增速下滑态势,增强20xx年经济发展后劲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重点项目建设的推进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还存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土地制约因素凸显。土地因素对惠东县重点项目建设的影响越来越突出。主要是受到了土地供给、审批和管理体制制约,征地、拆迁工作难度较大,有部分重点项目需要的占地权属复杂,有属省国资委管理的,有属市国资委管理的,还有属区国资部门管理的,有的又属于改制后的企业所有。土地管理上杂乱无章,有的属于划拨土地,有的属于出让土地。由于在土地利用上牵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切身利益,甚至进行投资也无法购置到土地,导致了相当一部分项目因土地影响进展较慢、处于停工状态或无法开工建设。

(二)大项目偏少,投资规模较小,聚集引领效应难以发挥。我县重点项目总体呈现“量多、个小、分散”的态势。20xx年全县重点建设项目中,投资规模5-10亿元的有5个,1-5亿元有27个,分别占重点建设项目的4.0%和21.8%,平均投资规模不足1亿元。小项目过多,导致难以攥紧拳头,集中有限的优势资源办好“大事”。项目完成后,覆盖影响范围较窄,不能较快地发挥集聚效应、带动效应和引领效应,“助推器”作用不很强,推动经济发展的力度极为有限。

(三)基础设施项目多,产业发展项目少,对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支撑作用有限。就20xx年的重点建设项目情况来看,在124个重点建设项目中,产业发展项目仅30个,只占24.1%;当年完成投资5.99亿元,占重点建设项目的25.5%;基础设施项目66个,占重点建设项目的53.3%;当年完成投资14.33亿元,占重点项目完成额的61.1%。虽然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直接影响经济增长的潜力,但要增强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必须依靠带动作用强的产业项目,因此如何推进大型的产业发展项目,特别是能带动产业集聚的大型工业项目应是我县今后重点建设项目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融资渠道不宽,地方配套资金难落实,资金瓶颈有待进一步破解。受国家产业发展政策、企业自身积累和信用等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一些重点建设项目的融资难度较大。有的项目由于资金短缺,连续十几个月没有进展,处于停工状态。开县体育场建设预期投资0.52亿元,因资金短缺、合作条件有争议等原因,至今仍未开工,需进一步协调筹资。工业园区b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期预期投资3.1亿元,受建设资金影响,项目推进缓慢。同时,一些中央和市级投资项目需要地方承担部分配套资金,但由于开县地方财力较弱,导致配套资金到位率较低,从而影响建设进度。20xx年,我县新增中央投资项目需县级财政配套资金0.39亿元,而实际仅到位0.21亿元,到位率仅为53.2%。

(五)投资环境需进一步优化,督查督办力度需进一步加大,项目推进速度需进一步加快。近年来,我县投资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但仍存在一些影响投资环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拆迁难度大、配套设施滞后等问题给项目建设带来很大影响,造成部分项目进度缓慢、工期延长,甚至出现长时间停工的现象。二是部分项目前期手续审批缓慢,特别是需上报到国家审批的项目,项目前期拿到支持性批件比较缓慢。三是督查督办力度不够。县委、县政府为推进重点建设项目虽然建立了专门的督查督办机制,但由于力度不够大,难以在加快推进重点建设项目方面发挥作用。受此影响,全县的重点建设项目的推进速度明显偏慢。20xx年全县124个重点建设项目的开工率不足80%,投资完成进度欠帐35%左右。

(一)创新方式,拓宽渠道,破解资金“瓶颈”制约。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县级财政收入低,资金用度较为紧张。为缓解项目发展资金紧张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六条措施:一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补助,充分利用国家级贫困县和三峡移民后续建设等政策,摸准中央、市级下达的项目和资金渠道,做实项目基础积极汇报,争取国家、市级政策及各类补助资金向我县倾斜,实现部分项目县级配套资金减免或中央、市级全额投入。二是发挥协调机制作用,积极引导银行有保有控,创新金融业务,优化金融服务,加大贷款投放规模,保障重点项目、优势企业和重点扶持发展产业的资金需求。同时加强重点建设项目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协调沟通,继续做好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牵线搭桥工作,主动与金融单位衔接、推介项目,为解决企业项目资金问题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保证建设资金到位,实现银企双赢。三是支持各类投资主体组建股份公司,实现优质资产重组。积极开展公司股权出质、出资和“债转股”登记,支持组建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担保公司等各类投融资企业,加大融资贷款和吸纳社会闲散资金的力度,努力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瓶颈”。四是扩大对外开放,加强招商引资和利用外资力度,积极挖掘优势资源,策划包装、推介更多好项目,吸引更多市外和国外优秀企业来我县投资。五是加大市场融资力度,扩大融资渠道,大力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鼓励符合条件的优质股份公司上市融资,引导民间投资,实现跨越式发展。探索以土地、林权、路权等方式入股组建公司,积极推动全县土地流转、注册商标知识产权等产权置换新型出资方式登记注册。六是认真执行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其他政策性税收优惠政策,及时兑现退税资金,发挥财政贴息资金导向作用,支持企业发展。

(二)立足特色,狠抓招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开县经济要实现“三年转型、五年提速、十年到位”的发展目标,必须充分发挥开县优势,从产业结构出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经济统筹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一是更新观念,抢抓机遇,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为能紧紧抓住国际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本转移的新动向,我们应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全面、客观地分析利用我县资源和政策优势,预测市场发展趋势和经济收益,激发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围绕重点产业的配套项目进行精心谋划,拉长产业链,提高产业集聚度,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经济带动作用和竞争力,切实提高项目招商的成功率。二是提高重点项目争取工作的针对性。充分发挥我县劳动力、煤炭、天然气和旅游等资源的比较优势,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重点在基础设施、生态建设、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结构调整等领域,谋划我县重大战略支撑项目,在着力抓好能源、食品、轻纺、建材四大支柱产业的同时,培养壮大一批对经济增长和优化产业结构起重大作用的新兴产业,争取更多像重庆化一集团和美国雪富龙等企业到开县落户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增强发展后劲。在农业发展方面,继续加大龙头企业的引进和扶持力度,构建“产加销”一体化体系,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收益,促进生猪、柑橘、药材、肉兔等农畜牧产业快速发展。三是加强对我县经济的推介力度。继续积极参加和举办更多像“20xx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经贸洽谈会”、“走进中国三峡--重庆开县第一届投资贸易洽谈会、“走进中国三峡―――重庆开县第一届农业产业化投资洽谈会”等更高级别的洽谈会,深化与优秀企业的接触,主动迎接大企业的扩张和辐射,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营销经验、生产技术,并带动附加产品、关联产业的发展。同时展示我县优势、文化底蕴及良好形象,提升我县在市内、国内乃至国际上的形象和影响力。

(三)落实领导责任,强化督查督办,提高重点项目开工率。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进一步完善重点项目建设责任制,把加强重点项目管理,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来抓。全面实行定责任人、定服务内容、定工作进度“三定”管理制度,采取“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办法,加强调查研究和工作指导,抓好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二是强化管理和督查。加强对重点项目前期工作、项目确定、计划执行和项目建设等各方面的管理和监督,全程跟踪服务,适时调整力量,及时调度和协调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配合,从而为全县重点项目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健全机制。建立健全相应的重点项目建设调度和考核机制,主要是结合我县实际,并参考其它区县及省市的先进经验和优异做法,对我县多年来关于重点项目建设管理所探索积累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进行归纳、总结和提高,力争在强化调度、突出重点、加强考核等方面有创新突破和加强提高。

(四)优化环境,提高效率,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发展。一是优化服务环境,各部门都要顾全大局,树立全县一盘棋的思想,把优化投资环境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热情服务,简化程序,提高效率,营造宽松的投资环境,真正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二是提前介入,靠前服务,在项目起步阶段就将土地预审和组建工作同相关部门的立项、环评、规划等前期工作同步进行,切实提高项目用地的报批效率。对项目审批、规划、选址、征地、拆迁等实际问题,要及时协调解决,促进项目尽快开工。三是诚实守信,严格兑现已出台的有关优惠政策和许诺,提高可信度,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四是加大政府投入,在财政性资金投入上、要集中财力,积极引导,重点扶持,着重抓好像鲤鱼塘水库、新城区防洪护岸工程和开县平桥工业园等一批重大战略性带动项目,使其早建成,早见效。五是加大土地储备。搞好土地现状调查,摸清底数,结合我县开发建设、产业发展和资源现状等情况,制定翔实的开发建设总体方案,超前谋划,有序开发,为以后用地做出科学规划,做好相关项目土地储备,避免因征地、拆迁等因素而引发矛盾,拖延项目进度。

项目调研报告

进入xx世纪,xx的社会经济发展正对城建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城市功能提升与布局调整同步推进,要求既有设施发挥最大效能;经济体制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同步深化,要求行政管理更好地适应于发展和改革;国际化程度与人民生活质量同步提高,要求城建领域的公共服务优化升级。同时,xx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人口、资源及各类要素的流动和集聚度明显提高,要求形成快速反应的防灾减灾应急处置能力。总之,城建领域的工作内容深化、社会需求增长、可变因素增多、状态变化加快、情况更趋复杂,要求城市建设和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严格执行城市规划,合理安排城市建设,科学组织城市运行,有效保障城市供给,从容应对城市灾害,以及全面加强对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与防灾等各个方面的统筹协调。

提高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是城建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现代化城市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准确,以系统、完整、动态的数据为依据;透明,以各个部门、环节以及主体与对象之间的信息对称为前提;现势,以最小的时空差、最高的运行效率为特征;集成,以各类管理、设施、服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形成城市运行最佳效能为目标。这些基本要求,决定了城市管理必须更多地依托于现代化的、先进的技术手段。

信息化的本质是:新技术的扩散过程,具有技术含量高、影响面广、渗透性强、效益明显和作用力持久等特征,是城建领域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和基本依托。信息化在城建领域的扩散与应用,有利于通过所掌握的信息资源,带动管理、设施、服务等实物资源的优化配置,将迫使城市管理进一步摆脱传统的方式和手段,由定性向定量、封闭向透明、静态向动态、局部向整体转变,在此基础上,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流程再造和人的素质提高。因此,紧紧围绕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的目标,制订并实施建设系统信息化规划纲要,对于城建工作进一步适应新一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代化城市管理是一个不断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行动纲要》目标时限到xx年,分三年、五年、八年三个阶段实施,重点安排前三年行动计划,衔接五年管理要求,达到八年管理目标。

xx建设系统的信息化侧重于信息技术的应用。xx世纪xx年代,建设系统已开始应用计算机。经过40多年的应用实践和技术发展,应用领域,从单一的结构分析,渗透到勘察、设计、施工等辅助生产、管理中,进而拓展到电子政务、行业管理、社会服务等公共领域;应用技术,从最初的科学计算,扩展到cad设计、自动控制、遥控遥信遥测、地理信息系统、城市遥感、ic卡等诸多技术。

目前,建设系统信息化的状况为:一是基本具备实现电子政务的条件。全系统各部门都建立了面向社会公众的网站,架起了政府与社会市民信息沟通的桥梁;绝大部分行政机关建立了机关局域网,基本形成政务信息化的工作环境。二是大致形成面向城市管理的gis应用格局。自20世纪90年代gis技术在建设系统试用以来,技术日趋成熟,应用也由基础资源建设逐步向资源整合、辅助决策支持等方面发展,基本形成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平台及相关标准。目前,全系统各职能部门利用gis技术研究、开发了一批面向城市管理的应用系统。三是初步开辟服务社会公众的信息化途径。水、气、公交、出租等行业,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了电话与网上受理的服务热线,提高了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效率;“一卡通”覆盖了本市公共交通领域,迄今发卡650多万张,日均使用250万人次以上;智能化小区建设开始推进,有100多个智能化小区通过了设计评审,10多个即将建成。

根据进一步提高xx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总体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系统的信息化在发展方向上,必须实现“两个重大转变”:一是进一步突出重点,应用的领域由全面展开向重点提高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信息化水平转变;二是进一步提高层次,应用的方式由自成系统为主向资源整合、综合来集成和提高整体效能转变。按照发展方向,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要做到“三个加强”:

第一,加强城市管理与信息化的结合。城市管理者要进一步摆脱传统的思维习惯、工作方法,善于按照信息化要求组织和协调管理;信息技术工作者要更多地了解业务工作,善于应用信息技术支撑城市管理,使两者得到更加协调、有机的结合。

第二,加强信息化基础资源的建设与维护。既要注重技术的先进性,更应加强基础资源的建设与维护,已经建立起来的城市管理基础资源数据库,要进一步提高数据的完整性、现势性,以适应和满足运用信息技术管理城市的要求。

第三,加强信息化辅助决策支撑能力的建设。既要注重应用系统所储存微观数据的开发利用,更应加强反映行业总体情况的宏观决策数据及相关评价指标的储存与开发利用,为政府部门及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辅助支撑。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国家和xx市关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信息化的要求,围绕“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方针,以及“以管理统帅建设”的思想,以信息化为载体,全面推进城市管理的方式与技术创新,通过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资源的合理配置,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实现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的全面提高。

(二)实施原则

一是服务与促进城市管理并重的原则。立足于提高城市管理的综合效能,加强信息化与城市管理的结合,尤其是要强化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全过程的应用与渗透,既作为服务于城市管理重要的辅助手段,又作为促进城市管理体制机制调整和管理流程再造的重要动力。

二是聚焦阶段目标与整体协调推进相统一的原则。按照城市管理3年、5年、8年的发展目标,明确与之相匹配的信息化阶段性目标,既有每个阶段重点突破的环节,又把各个阶段作为有机的整体加以推进,做到可见、可控和可实现。

三是统筹规划、资源共享的原则。适应城市管理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的要求,把资源整合、综合来集成作为本轮信息化的重点之一。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由各单位分别开展建设和运行管理。同时,以“基础平台”为载体,开展各行业基础数据库建设,构筑资源共享平台。

(一)目标

到xx年,以网上办事为重点的比较完备的电子政务系统全面运行、城市管理的基础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全面发挥作用、政府宏观决策的辅助决策支持能力全面形成为标志,建成城市管理信息化平台,基本实现城市管理对象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过程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评价的数字化,形成城市管理数字化的格局。

(二)任务

1、三年主要任务

以构筑城市管理信息资源共享环境为重点,在电子政务建设、资源共享建设、重点应用项目建设三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实现城市管理对象的数字化。

(1)电子政务建设

网上办事

——全系统各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部门须在网上发布各类政务信息,主要内容包括:机构介绍、管理职能、政策法规、标准与规范及行业动态等信息。同时,应根据政务信息内容的变化,及时给予更新。

——全系统各职能管理部门须在网上公布所有的行政审批事项和程序,加快推进网上办事进程,努力实现“一办到底”的要求,加大网上办事的后续支持力度,并根据行政审批事项和要求的调整,及时对网上办事内容进行更新。

——深化、完善已开通的设施报修、意见投诉和信息咨询等服务,拓展社会、市民对城市管理热点问题的信息化参与途径,及时发布与社会、市民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

网上办公

——完善建设系统各职能部门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丰富内部网站的信息内容。全面实现以公文流转、工作安排、会议通知和信息浏览为主要内容的办公自动化业务应用。

——拟定建设系统各职能部门之间网上公文传输的制度及操作细则。利用公务网的基础设施,实现建委机关与建设系统各局机关之间的公文传输。

——建立、完善建设系统各机关内部的信访、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统计报表等基础资料的数据库,为网上办公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辅助机关内部的事务处理。

(2)资源共享建设

进一步完善xx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平台,扩充道路、道路路段、道路节点和街坊等基本地理统计单元与标准编码,充实基础数据平台中电子地图、遥感图的信息内容。

开展全系统信息化基础性标准研究,建立适用的分类编码体系和元数据标准,完成各行业分类编码和元数据的建设,基本形成全系统信息化基础性标准体系。

建设涵盖市政、环保、绿化、市容环卫、水务、交通、港口、房地产、建筑建材、综合执法等十大领域的基础数据库,其内容主要包括专业规划及管理对象的地理位置、基本情况和其他需要共享的信息,并相应开发具有编制专业规划、运行管理、日常维护、应急处置和数据更新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十大基础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构筑各行业信息资源能横向连接、纵向迭加,可面向城市管理综合应用的信息共享平台框架。同时,建立建设系统信息共享的机制,制定信息共享的管理办法,设立相应的共享管理协调机构,以保障信息资源的共享。

(3)重点应用项目建设

城市道路交通

——按照本市发展智能交通的总体考虑,建设xx市中心区道路交通信息采集与发布系统,实现中心区城市道路交通信息的采集、共享和发布。

——以公交客运调度和停车管理为重点,初步建立城市公共交通的指挥调度系统,促进公共交通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城市交通运行组织。

——制定xx市公共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的技术标准与规范,促进自动售检票系统装备的研发和形成系统装备国产化的能力。

供给保障和应急处置

——整合建设系统现有的服务热线资源,逐步建立面向社会公众涵盖燃气、供水、排水、公交、出租、环保、环卫、绿化、综合执法等服务的“一线通”系统,提高城市管理社会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改造、完善覆盖中心城区的燃气、供水、排水scada系统,优化对燃气、供水、排水的网络监控与调度。

——集成防汛、抗震、道路交通、地下干管、建设工程、公园及大型绿地等基础信息资源,构建xx建设系统防灾救灾的应急处置系统,提升城市管理应急处理能力。

房地产与旧区改造

——结合城市遥感技术,建立土地利用、房地产开发与建设、旧区改造的动态监控系统,加强对城市房屋土地资源、住宅建设的综合管理。

——建立全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的信息平台,构筑房地产市场的诚信体系和产权、产籍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对房地产市场的分析、预测能力。

城市环境与综合执法

——建立对水资源、大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绿化等城市环境状况的动态监测系统,初步实现对城市整体环境状况的自动化监察,为相关职能部门的依法行政和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建立中心城区、景观道路等重要市容市貌的电子监察系统,初步形成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综合执法能力,提高综合执法的效率和水平。

2、五年主要任务

在前三年信息化工作基础上,联系xx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实际,结合城市管理的资源整合和管理流程再造,将信息化应用覆盖到建设系统各管理部门,贯穿于各主要工作环节,基本实现城市管理过程的数字化。

(1)电子政务建设

全面实现网上办事,有条件的审批事项要做到网上办事“一办到底”。整合办公自动化与行业管理信息化应用资源,建立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办公业务和管理业务的互动操作。完善社会、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信息化途径。

(2)资源共享建设

完善十大基础资源数据库,强化管理信息系统在建设系统各部门重要管理环节和内容上的应用,建成面向城市管理的信息共享平台,基本实现管理资源整合和流程再造,促进管理手段的根本性转变。

(3)重点应用项目建设

建成xx市道路交通信息采集与发布系统、城市公共交通的指挥调度系统、城市管理服务的“一线通”系统、xx建设系统防灾救灾的应急处置系统、房地产市场的预警系统、城市环境状况的动态监测系统、市容市貌的电子监察系统,并在城市管理中发挥实际效用。

3、八年主要任务

在前五年信息化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已建成的十大基础资源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借助城市管理信息化应用的经验,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分析、归纳,研究制定能掌握总体情况、分析预测发展趋势的城市管理评价体系,建立为各级领导服务的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基本实现城市管理评价的数字化。

到xx年,xx建设系统的信息化工作将实现城市管理对象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过程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评价的数字化,形成能够摸清家底、掌握动态、找到规律、科学决策的“城市管理数字化”格局,全面提升xx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一)明确信息化工作的责任制

首先,明确各单位一把手是信息化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一把手必须亲自抓本系统信息化工作的协调与推进,重点是负责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审定及重大信息化项目的决策。其次,明确各单位主管责任部门和具体责任人及相应的工作职责。主管责任部门要负责组织本系统信息化工作的规划,组织实施本系统重大的信息化项目,组织开展人才的培训和技术交流等工作;具体责任人主要是负责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参与和配合、实施进程的督促检查及建成项目的运行维护。

(二)结合管理流程再造,建立数据的更新维护机制

根据信息化工作的要求,同步进行管理体制、机制的变革和管理流程的再造,应使管理过程中产生或变化的数据,成为信息化应用系统重要的数据“源头”。处在各管理环节中的人员,应在管理过程的实际操作中完成对数据的更新维护,并把它纳入日常管理的轨道。同时,应建立相应的制度,落实各部门和人员对数据进行更新维护的责任。建立稳定的信息提供网络,形成数据动态维护的机制。

(三)落实信息化经费保障

各职能部门对信息化工作应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从局部看,信息化建设需要一定的投入,但从总体看,通过信息化建设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产出的效益远大于对它的投入。因此,各单位须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应把信息化建设视作硬件工程项目统筹落实资金。在安排年度科研项目的经费中,要扩大信息化项目所占的比例。另外也可设置信息化专项资金,以保证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建立信息化工作的考核制

根据各部门、各行业信息化工作的具体情况,建立信息化工作的考核制,把信息化工作中的发展规划、实施建设、功能作用、维护机制、经费保障、人才培养等内容列入考核的范畴中,用定期交流、检查考核的办法,对建设系统各部门的信息化工作加以检查、督促和指导,并把相关的情况定期进行通报。

项目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扎实开展调查研究的通知》文件要求,本人围绕如何对工程项目进行规范管理这一主题,10月中旬利用一周时间,深入xx镇xx村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我县是国列省扶的重点贫困县,国家和省、州为了脱贫攻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加大了项目和资金的支持力度,那么,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如何抓住机遇,利用好资金,落实好项目是对我们项目管理单位和每一个项目管理者的重大考验。为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规范资金运行、规范监督机制,根据县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安排,开展了调研活动。我在单位分管xx、xx等四个乡镇的移民工作,目前,xx镇xx村巷道硬化工程正在施工,借此机会,对该项目实施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通过对单一工程的调研深入查找和分析了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具体如下:

1、项目前期工作不扎实。主要表现在项目建设单位把前期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如何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文本上,对项目建设基本情况的了解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重视不够,设计与实际情况存在出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无法按设计施工,设计变更较大,投资概算不实,个别项目没有组织专家评审,也没有实地核实项目建设条件等相关内容,就批复项目初步设计等。比如:xx村巷道硬化工程由于资金限制,除2条主巷道外,其余支巷道未列入计划,百姓反映强烈,无奈之下又将剩余巷道纳入二期计划,重新申报建设;另外部分原路面拆除和路肩墙未列入预算,工程造价偏低,不得不追加资金。

2、未按程序进行项目建设。一些项目未批先建,或将已建设完成的工程列入项目建设内容,存在无设计和无资质设计问题,造成了建设失误和资金损失;一些项目建设单位回避公开招标和合同制管理规定,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不按规定履行合同义务,致使工程质量欠佳;还有一些项目完工后未按程序进行工程结算、审计和验收,账务无法清算。

3、项目监督管理不到位。一是在项目审批、实施阶段,业务主管部门对项目建设方案的可行性、科学性、合理性和经济性进行缺乏有效监管;二是在项目实施阶段,个别监理职责落实不到位,监管部门对项目的监督检查工作不够深入,流于形式,对项目整改工作重视不够,指导和督促不到位,导致没有及时发现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三是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业务部门管理项目的人员中有一部分人没有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的,还有一部分人不懂项目程序,不知道如何去监管项目,把控项目质量。

一个工程项目如何才能做到保证质量、安全、进度并使其成本最优化,靠的就是管理:

(一)加强学习,强化理论支撑。管项目、做项目的人必须要懂项目,熟悉项目报批和实施程序,在熟悉图纸、勘察设计文件、施工合同、招投标文件的基础上,了解国家强制性条文、施工验收规范、推广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结合项目股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按计划的开展集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强化理论支撑。

(二)明确责任,抓好每个环节。工程项目的勘测、设计、招标、施工、验收每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的,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做不好就影响后续的每个工作,比如:设计与现场不符,施工时难度就加大了,有时还要进行设计变更,不仅费时费力,还影响工期;若项目未进行招投标,施工单位的资质和能力就无法保证,这时我们再怎么监管,工程质量也提高不了。所以要明确责任,抓好项目每个环节。

(三)加强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实行主体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和监理制,即“四制”,招投标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禁止转包和分包;重大项目联合监管,从立项、审批到资金拨付,需要行业部门、发改、财政部门共同监管;项目实施过程中派专人进行全程蹲点监督,严格把关工程进场材料和每道工序,及时协调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充分利用社会和舆论力量,强化监督。推行项目信息公开、透明管理,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积极推动政务公开,及时发布各类项目申报通知、审批结果和管理要求,及时公布各类项目建设进度、质量和效益等情况,不断扩展项目公开的范围和环节。

项目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系统在建工程项目工作开展情况,摸清基层在建工程项目真实现状,为企业科学决策和规范发展提供客观依据,近日,省局(公司)审计处调研组在的带领下,深入位施工现场察看了市局(公司)在建工程建设状况。深入了解三家单位工程项目管理情况,对市局(公司)在建工程项目全县上半年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进展情况有了初步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领导重视,组织到位。市局(公司)始终把工程项目工作作为单位一件大事来抓,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经常抓,职能部门重点抓。严把质量和安全关,重点工程项目推进较为顺利。

——强化审计,监督到位。审计部门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围绕工程的招投标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和工程财务管理,对建设项目前移监督关口,实行跟踪审计。从招投标到合同签订,从施工现场、变更签证的发生到工程量核定等进行全程监督,从而更加有效和完整地把握整个项目建设情况。

——管理规范,资料完整。资料保存情况看,从初步规划到招投标再到施工监督相关资料完整。系统各个建设单位设置了档案室,指定了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和利用工作。建立、健全了档案管理制度,提供了必要的保管条件,保证档案管理工作正常开展。并依照有关法律规章,维护档案的完整、准确与安全。

项目建设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高度重视,投入加大。各级、各单位对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投入的财力、物力、人力和精力逐年加大。建立健全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机制,。责成专机构专人具体负责项目前期、工程建设、建后管理等具体工作。

(二)标准较高,战线较长。首先,项目的建设标准高、规模大、投资多,包含的单项工程多。其次,建设项目时间跨度长、外界影响因素多,受到政策、投资、时间、质量、建材、人工、工艺等多种约束条件的严格限制,增加项目管理的不确定性。再次,要求较严,面临挑战。建设项目防火、防潮、保温等安全系数要求高,许多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不断出现,工程技术的复杂性不断提高。

(三)单位众多,协调困难。建设项目参建单位和涉及的外部单位多,包括设计、施工、监理、设备安装、材料供应和中介机构等,各单位之间关系协调的难度和工作量大。同时,项目管理人员构成复杂,需要多方面的人员临时组织成一个团队,要求全体人员能够综合运用包括专业技术、经济、法律、法规等多种学科知识,步调一致地进行工作。

近期,省局(公司)审计处对基建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情况进行调研,发现建设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报价问题。中标施工单位未严格按照清单报价形式投标,而是对机械费、措施费等单项费用一次性报价,并明确约定这些费用不予调整。但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发现实际发生的机械费、措施费等将超过投标时的报价,便向建设单位提出增加机械费用的要求,给工程项目建设进度造成了延期风险。

(二)程序问题。项目建设规划和初步设计未经第三方审核论证,忽视工程建设决策、实施阶段的投资控制,项目建设普遍存在超预算现象,个别单位存在拆单分批申报现象。

(三)采购问题。个别建设单位工程项目施工主材招标采购少,自行比价采购较普遍。市局(公司)物流配送中心和邹平营销部周转库两个项目,甲方自行采购建材金额占工程总造价的比重较大(50%左右),金额涉及4000多万元,且多采用比价方式进行采购,甲方工作人员无经验、重经济、轻技术,存在工程质量和廉政风险。

(四)配合问题。项目建设、施工、监理“三大主体”间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工程施工期间部分环节不畅通的情况时有发生,从而延误工期影响工程进度。

(五)资金管理问题,建设单位工程项目三方共管帐户和履约保证金关口控制执行不到位,未与工程项目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签订廉政责任书。

(一)在解决报价问题上,要按有关规定报价。中标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清单报价形式投标,投标报价书要严格按照“规范”明确要求的“四统一”原则进行编制。即必须严格按照“规范”的项目编码、项目名称、计量单位和计算规则,无条件使用招标人提供的工程量清单格式和工程量,完整计算和填写报价表。

(二)在解决程序问题上,加强项目立项管理。项目立项要坚持实事求是,避免项目拆单分批申报现象;项目总体规划设计及概算必须组织第三方审核。工程竣工结算是确定施工单位收入和建设单位成本的最终依据,直接关系到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的经济利益,所以一般情况下都是由第三方进行审核的。设计概算要严格按照批复所要求的建设标准及定额规定编制,不得擅自提高装备标准和投资规模,力争从源头解决预算执行不力问题。

(三)在解决采购问题上,加强工程建设监管。进一步建立切实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规范流程,健全制度。

2、加强质量监理环节管理,建立有效监督制约机制。严格工程质量监理,强化工程监理机构的管理职责和专业监督作用,建立全过程监理公开机制;实行工程监理招投标和公示制度,推行监理职责、监理办事程序及时限、投诉方式与内容、安全质量监测、工程进度、监督检查结果等事项的公开。

(四)在解决资金管理问题上,强化项目资金运转流程监管。建立健全财务预算、概算、结算和资金使用集体审定、全程审计、责任追究等制度,实行审计结算制度,从项目立项审批到竣工结算进行全程监督,以审计结论作为办理结算、决算的依据,未按规定办理财务决算编制和审批手续的,不得办理竣工验收。

(五)在解决配合问题上,加强组织协调。成立项目建设指挥部,由项目建设、施工、监理三个单位领导兼任副总指挥,总指挥由项目建设单位领导兼任,定期召开工程推进会议,将“三大主体”间相互配合中遇到的问题,提交到会议上,建立起建设、施工、监理三方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确保工程施工期间各个环节畅通五阻。

项目调研报告

xx县农业综合开发坚持以提高农村综合生产能力为已任,以强基础、稳粮食、创增收为核心,以小工程、高效益为突破口,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重点,坚持治水、改土并重,工程措施和科技措施相结合,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集中连片,统一实施。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农业基础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产业发展能力显著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使项目区呈现渠相连、路相通、田地平整、村庄靓丽的美丽生态新田园景象,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xx县20xx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坚持以基础设施为先导,产业发展为主线,群众增收为目标,本着干一件、成功一件、受益一片的指导思想,按照“集中整合支农资金、农业科技综合配套、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服务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思路,科学设计,布局合理,严格标准,注重质量,分别在中寨乡、老店镇、白鹤滩镇、蒙姑镇组织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xx县20xx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累计完成总投资20xx.87万元,占计划的96.2%,其中:财政资金1547.87万元,群众自筹466万元(其中:投以劳折资99万元,专业合作社自筹资金367万元),银行贷款24万元。在省、市主管部门关心支持下,上级批复我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6个:中寨乡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0.5万亩,总投资697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435万元,省级财政资金196万元,市级财政资金22万元,群众自筹资金44万元(其中投工投劳折资44万元);老店镇中低产田改造0.32万亩,总投资41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6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117万元,市级财政资金13万元,群众自筹资金26万元(其中投工投劳折资26万元);治乐河小流域生态综合治理0.5万亩,总投资457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85万元,省级财政资金128万元,市级财政资金15万元,群众自筹资金29万元(其中投工投劳折资29万元);xx县20xx头托佩克商品仔猪繁育养殖扩建项目总投资12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3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14万元,市级财政资金2万元,自筹资金50万元,银行贷款24万元;xx县1万头pic仔猪养殖扩建项目总投资377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4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18万元,市级财政资金2万元,自筹资金217万元。昭通市xx县1万吨蔗糖加工固定资产贷款贴息项,扶持xx白鹤滩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固定资产贷款贴息27万元。

完成土地治理面积1.32万亩,衬砌渠道建设21公里,沟道治理―溪流护岸0.6公里,占计划的100%;机耕路6.5公里,改良土壤0.44万亩占计划的100%;营造防护林0.2万亩,节能灶500眼,占计划的100%;沼气池综合配套49户,占计划的98%;优质蚕种推广0.13万亩,测土配方施肥0.8万亩,技术培训1000人次,占计划的100%;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2个,产业化经营中央财政贷款贴息项目1个,占计划的100%。

通过土地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小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开发项目的实施,项目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工程效益得到了充分发挥,抗灾、减灾能力明显提高,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优化项目管理,充分发挥综合效益。实行科学规划、择优立项,严格按照技术标准施工和管理,强化资金使用监管,确保项目发挥良好的综合效益。一是生态效益。项目区基本形成蚕桑、核桃、花椒等经济林果为主的发展模式,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积0.2万亩,节能灶500眼,沼气池综合配套50户,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调节了气候,涵养了水源,保持了水土,维护了生态。二是经济效益。按照因地制宜的要求,项目区培育了以“经济林果、冬早反季蔬菜”为支撑的增收主导产业,通过项目的实施,项目区增加粮食269万公斤,增加其它农产品50万公斤,增加种植业产值1510万元,农民纯收入增加总额900万元;三个产业化项目的实施,每年新增仔猪12000头,新增总产值875万元,新增利税264万元,直接受益农户119户,带动农户2904户,新增就业人数162人,农民收入增加总额736万元。三是社会效益。通过适用农业种养技术培训,增大科技推广力度,粮经作物的发展又促进了其他产业的发展,社会效益显著,实现一次投入,多年受益,且可持续发展,为农业发展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发展壮大了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扶持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改善了农村面貌,环境整洁,乡风文明,民风纯朴,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示范。

(三)转变农民意识,提高生产生活质量。一是改进耕作方式,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增加了农民收益;二是实施“五改三建”,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环境,项目区农户用上了沼气液化灶,洗上了太阳能热水澡,真正地改变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群众在劳动之余可以看看电视节目,有效地促进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群众都自豪地说:“咱们也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同时,通过采取工程措施、农艺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面积,治理了生态环境,农民居住环境也大大改善。

(一)县级财力匮乏,资金配套困难。按照“先易后难、集中连片”的原则,前几年开发重点主要集中在条件相对好的乡镇村社,而尚未实施项目的村社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条件差,项目实施成本高,投入资金需求量大,地方可用于配套的财力有限,地方财政不能足额配套资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区的整体开发效益。

(二)农民群众贫困,筹资投劳困难。一是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农村由老人、妇女儿童留守,农村劳动力缺乏,投工投劳困难;二是xx属国家级贫困县,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农民普遍贫困,要完成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政策规定的筹资投劳比例十分艰难。

(三)缺乏监管意识,项目后期管护难。由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投入主要是以财政的无偿资金为主,项目工程验收后,虽然向乡镇、村办理了产权移交手续,但由于乡村社干部及群众责任心不强,群众集体监管意识差,加上投入使用后维护资金投入不足,水渠等基础设施管护不到位,投入使用不久就有损坏现象,甚至导致整个渠道不能正常使用。

在今后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中,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突出高原特色农产品,实施综合开发、规模开发、特色开发、产业开发和科技开发,提高优势农副产品的生产能力,加大特色农副产品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力度,促进项目区集约化经营和产业化生产,为构建富裕文明和谐的xx做出积极贡献。

(一)明确目标,强化组织领导。要立足“三农”工作,明确工作职责,细化目标任务,切实加强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结合xx实际,加大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宣传力度,积极向上级汇报请示争取更大的扶持,要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作为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性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全力推进,抓出成效。要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纳入实施乡镇的目标考核内容,形成县乡村社及群众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二)加强协调,整合支农资金。要加强涉农部门协调,使涉农部门密切配合,切实解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投入不足和其它支农资金投入形不成合力、效益不明显的问题,逐步形成“统一规划、集中投入、性质不变、渠道不乱、各记其功”的资金投入格局,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

(三)突出重点,提高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农业综合开发的第一要务,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立项、建设和运行中,必须注重开发实效,科学规划设计,合理布局,坚持以解决制约农业发展因素为关键,以水土治理为重点,着重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突出农田水利、优质良种、科技种植、耕地施肥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村综合生产能力。

(四)量力而行,落实配套资金。要在加大和积极争取上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的基础上,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据实安排县级财政配套资金,将每年的农业综合开发配套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使县级配套资金有保障,弥补农民群众投资投劳不足,减轻项目区农民群众的负担。

(五)加强监管,确保发挥效益。健全完善工程质量、资金管理、后续管理维护等制度和办法,明确职责,抓好工程进度、质量等督促检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加强项目的管护和维修,及时落实管护主体、措施和责任,确保农业综合开发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六)宣传引导,广泛发动群众。项目区农民群众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直接受益者,充分发挥好农民群众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的作用,是做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关键。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农民群众更多地了解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和重大意义,使其积极投身到项目建设中,形成愿意干、主动干、争着干的良好氛围,主动严格执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履行的监管职责和应尽的投资投劳义务,使农业综合开发真正成为农民群众的一项自觉行动。

项目调研报告

蔡旗断面过水量达到2.617亿立方,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一直是十分关注的大事。今年截至目前已达到2.75亿立方。去今两年,市有计划地向青土湖下泄生态用水,使干涸51年之久的青土湖连续两年形成了人工季节性水面,今年达到10平方公里。远望波光粼粼、芦苇丛生的湖面,青土湖已干涸51年了能够有今天这样的成效,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真不容易啊!

要正确处理好生态用水与灌溉用水之间的关系,切实巩固好来之不易的成果,遏制生态恶化的趋势,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推进生态持续好转。

要认真做好区域内移民搬迁后续工作,帮助群众在移民点积极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使他能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不断增强搬迁群众后自我发展能力,坚决防止移民反弹。

青土湖地下水自动检测井旁,看到青土湖地下水位由年的4.02米上升到3.6米,解到民勤全县76眼水位观测井,已有过去的逐年下降转为局部缓慢回升,今年有33眼水位回升的情况后,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取得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市委和广大干部群众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群众为此做出了巨大牺牲,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这是节水节出来的成果。

要切实处理好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态用水、生活用水之间的关系,把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全过程,坚持不懈得巩固好调水成果和节水成果。

看着曾经连绵起伏的沙丘,青土湖防沙治沙现场。如今被纵横交错的草方格锁定的壮观场面,场的省上领导无不感慨万分,并发出由衷的赞叹。

要进一步发扬“人一之、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精神,持之以恒、扎实苦干,健全机制,加大投入,科学治理,持续推进防沙治沙工作,切实巩固扩大“人进沙退”成果。

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取得的重大成就,特别是节水、结构调整和治沙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坚定“根本的出路在于节水”理念,推动生态建设。

项目调研报告

在我们采集实有房屋信息的过程中,发现一户多房的情况大量存在,主要表现为:

其次一户多房存在一种分家不分户各自建房的情况,即户主与其亲属各居一房,而两家并未分户。此种情况造成了对于房屋实际所有者认定的困难。

我乡的人房分离的情况主要是举家外出打工造成的,这种户约有100户。人房分离对于我乡信息采集工作的主要影响是降低了所采集信息的准确率,同时为了核实房屋信息工作量也有一定的增加,减缓了工作进度。

通过在实有住房登记过程中的核查,我们发现,我乡的民房约有30%没有办理必要的国土手续。发生此种问题的原因是:

第一、国土部门对农村宅基地的管理力度不够;

第二、农村群众的依法依规建房的意识淡薄。

因为农村宅基地属于集体土地,管理情况比较混乱,近年来,国土部门加强了对集体土地的管理,但是由于集体土地同时也守村集体管理,故管理混乱的情况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改变。这些非法建筑的存在不仅造成了国土管理的困难,而且也因为没有法律保障容易引起民事纠纷,是间接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在此次信息采集中发现了一些房屋建在非居住者宅基地上的情况,这些房屋约占全部实有房屋的15%。因为目前我乡没有实行房屋产权制度,所以这些房屋的产权并不受法律保护,如果发生房主与宅基地所有人的产权纠纷,房主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这种房屋产权不清的问题之所以发生主要原因是村民私下赠与、调换、买卖农村宅基地,这些行为绝大多数只有口头协议,一旦发生纠纷双方的权益都得不到保障,政府处理起来也比较困难。

针对出现的问题我们主要采取如下的措施应对:

1、对是在无法居住的房屋不予登记。主要是针对有多处住房的农户,如果其拥有的住房中存在无法居住的危房,则不登记该处房屋。对于享受农村危房改造政策的农户一律只登记新房。

2、对为分户的家庭房屋一律登记在户主名下。对于子女结婚后未与父母分户的情况,如果子女和父母分别有房,则所有房屋都登记在户主名下。

3、只登记正常居住的非法建筑,对于为正常居住的非法建筑不予登记。正常居住的非法建筑督促其屋主尽快完善相关手续,没有正常居住的非法建筑不予登记,在这些非法建筑中目前在建、尚未完工的,要求国土部门下达停工通知。

4、权属不清但有人居住的房屋登记在实际居住户名下。对于此种权属不清的问题,我们向住户建议尽快与宅基地所有者达成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协议,避免发生权属纠纷。

5、对于长期无人居住,也不清楚未来是否有人居住的房屋不予登记。这种房屋时指屋主超过三年经管且也不清楚其是否有经管意向的房屋,此种房屋大都情况较差,很多已经是危房,并不具备容纳人口居住的条件。

这些问题看似独立,实际上环环相扣,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农村集体土地的管理以村集体为主,缺乏正规性,资料管理也没有系统性。因为管理力度不够,所以群众也没有建立起依法依规用地的意识,虽然近年来农村用地管理力度逐年加强,但更像是在土地资源日以珍贵的发展背景下临时抱佛脚的应急行为,没有同意规划,工作方式零敲碎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基层国土管理部门权力小、资金少、人手不足,没有形成合力,缺少与其他部门的合作。这就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应急操作的做法,针对问题主动出击,建立起一套操作性强的农村国土管理政策体系,方能起到釜底抽薪的效果。

目前我乡的房屋所属权并没有法定的相关证照可以依据,农民只有土地使用证没有房屋产权证,这意味着农村房屋的权属和土地使用权是统一的,这样做虽然管理起来简单,但是极大地限制了人口的流动性,在目前人口流动性增加、小城镇建设加快的发展背景下已显得不再适用。事实上我乡很多权属不清的房屋都是群众为了方便出行而将房屋建在公路沿线造成的,这类行为没有法定流程可走,纠纷时有发生,20xx年我乡土地相关纠纷中宅基地纠纷所占比例达到了惊人的80%,可见出台明确农村房屋权属规定已是当务之急。

本次实有房屋信息采集统计处的短期闲置房屋占房屋总数的15%,如果算上没有予以登记的长期闲置房屋,这个比例将达到30%。房屋闲置的主要原因有,外出打工、周期性居住、城市购房、屋主死亡无人继承等。房屋的闲置一方面造成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成为犯罪、邪教等危害社会行为的容身之所,成为治安隐患。由此我们建议对闲置房屋实行更加规规范、系统的管理,如有可能应赋予村集体处置闲置房屋的权力。

以上是我乡本次“三实”房屋信息采集行动中各种情况的归纳总结,对于我们发现的问题希望上级有关部门引起重视,对于我们的建议希望上级部门予以采纳,期望以此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为全乡农村房屋管理工作助力。

项目调研报告

随着项目年建设的加快,xx县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进入了重要发展阶段。切实优化办事程序、简化办事手续,对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入驻项目的动工建设,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工业港项目报建联审办公室自20xx年7月成立以来,迄今已有3个月时间,报建联审总体运行较好,达到了“进一步简化报建手续,优化报建流程,提高报建效率,推动入驻成都现代工业港的项目尽快动工建设”的目的。截止10月中旬,已进入报建项目程序66个,办理完毕全部手续的项目18个(其中9个已领取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其余48家已有20家已办理完毕建设方案审批环节之前的报建手续,28家正在积极办理之中,办理进度基本符合时限要求。3个月来,未发生由于报建审批原因影响项目进场动工的案例。

(一)特色做法。

1、机构专。工业港项目报建联合会审办公室由县计发局、建设局、规划局、国土局、环保局、供电局、工商局、文体局、气象局、卫生局、人防办和公安消防大队等12个职能部门各抽调1名专业人员组成,是为入驻工业港的项目办理报建审批的专门机构,办公地点设在工业港管委会,由管委会委托投资服务部直接管理,办公室主任由管委会1名领导兼任。专门机构的设立改变了原来由工业港管委会要分头应对各个部门的局面,化零为整,合力报建。

2、方式活。联合会审办公室根据入驻工业港的项目数量与审批报建进度要求开展工作。目前,采用派驻人员集中会审与分散办理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各派驻人员每周1、3、5到工业港管委会集中办公,分别由投资服务部安排项目报建工作,各部门人员办理联审和资料交接,按时限要求报告项目报建进展情况,听取并协调报建审批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每周2、4派驻人员在原单位处理报建资料,在部门内部办理诸如审核、签字、盖章和领证等相关手续。此外,管委会投资服务部根据项目资料报送情况,可随时通知和安排各派驻人员到管委会领取和处理报建资料。灵活机动的工作方式改变了过去资料在部门间传递而耽误大量时间的状况,保证了各部门各环节的协作配合,提高了办结效率,同时又满足了企业随时咨询的需求。

3、时限短。各职能部门派驻人员必须按时完成所负责的相关审批手续,联合会审办公室根据工作程序和职能,下设立项和报建两个工作组。立项组必须在4个工作日内全面完成入驻项目的工商注册登记、卫生许可证、环评、国土预审、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用地规划许可证、立项、招标核准以及其他预审工作;报建组在项目必备资料已提供的情况下,必须在6个工作日内完成建设方案审批、施工图审查、建设与规划相关证书,人防、消防、防雷装置审查、招标备案和电力配套供应方案等工作。时限的确定改变了过去各部门以各种原由无限期拖延办理的局面,缩短了审批报建的进程。

4、流程优。简化报建手续,优化报建流程,是提高报建效率的关键所在。联审办在审批报建过程中采用三种办法简化手续,优化流程,即:同步推进审批制、报建备案制与个案处理制相结合。除建设方案审批和施工图审查等关键程序外,其它审批事项要做到交叉报建,不再设置前提条件;项目只要符合工业港整体规划要求,不影响主体建筑结构的质量和安全,相关部门只对项目实行备案登记,限时审批通过,相关手续在建设过程中逐步完善;对入驻项目实行个案处理,只要要求合理,均应提出灵活变通的解决方案。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1)在整个审批办证环节,简化手续,减少报建资料(先办后补)和同时出证。选址立项阶段。“项目审批登记”所需资料由原来的12项减少为5项,其余可后补;《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所需资料由原来的4项减少为2项,其余可后补;《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出具由原来的先后两个环节改为与“规划审批的红线图”、“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和“界址点成果表”同时出具。

规划设计阶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登记表”的审批所需资料由原来的5项改为4项,无需等待建筑施工总平面图审批,建设方案审批后同时办理施工图规划审查和项目招标核准。施工图审查阶段。对设计单位提供的全套施工图审查由原来执行的规划部门先审建筑施工总平图和建筑施工图再进行人防、消防、防雷装置、卫生设计审查、专业公司全套施工图文件审查改为上述各部门和机构同时审查,并行出具建筑施工总平图审批意见、人防、消防、卫生审查意见、防雷装置评估报告书、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报告、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证书、施工图设计文件备案报告、施工图审查通知书和备案。建设局农能办沼气净化池工程建设审核暂缓。建设许可阶段。只需提供申请表、土地确认函、施工图审查通知书并缴纳报建规费,即可领取《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在办理完毕招标备案手续以及施工安监登记和质监委托书,提供相关合同文本和资质证明,并缴纳民工工资保证金和民工人身保险费后,即可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2)取消前置条件,交叉报建,同步推进,使流程由串联改为并联,实现流程再造。

常规的报建流程:

再造后的报建流程:

项目报建手续简化和流程再造大大缩短了报建时间,报建环节由原来的12个减少为6个,总时间由原来的80个工作日减少为10个工作日,为项目促建动工铺平了道路。

(二)经验体会。

联审办从无到有,短短3个多月的时间成效已经显现,对工业港项目促建和投资环境的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博得了企业的赞誉。这些初步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领导的关心和重视、部门支持配合、高素质人员选配、严格的管理和准确的目标定位。

1、领导重视是前提。今年7月初,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在加快工业港项目报建工作会议上,针对项目入驻建设中呈现出来的报建“瓶颈”问题,果断决策,由12个部门派员组成联审办公室,并对派员单位下达工作任务,明确要求抽调人员要专业精通、业务熟悉,并能代表本单位行使相关审批权限。随后,县委、县政府又专门转发了《关于成立成都现代工业港项目报建联合会审办公室的试行意见》(委办〔20xx〕85号),为联审办的顺利运行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依据。

2、部门配合是关键。联审办所涉及的12个部门均能够对联审办的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及时抽调专业人员派驻工业港,尽可能做到除工业港项目报建外,不再另行安排其他工作,保证了抽调人员全力以赴从事项目报建。此外,在部门内部涉及审核、专业审查、签字、盖章、出证、收费等环节能按照“特事特办、特事快办、特事限办”的要求,灵活变通、创新举措予以办理,优先考虑工业港项目,从而使得派驻人员在本部门内部能够顺畅办理完毕相关手续。

3、人员选配是支撑。派驻工业港的12名工作人员对报建审批涉及本单位业务十分熟悉,且专业精通,均能按照“心系港区建设发展,创新思维高效报建”的要求,克服困难、创新思路、认真负责、相互协作,全身心投入到工业港项目的报建审批中去,在简化手续、优化流程、缩短时间、规范审批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创新性的意见,这些见解对《关于成立成都现代工业港项目报建联合会审办公室的试行意见》的制定、对项目报建的工作实践均产生了积极作用。

4、强化管理是保证。联审办是新成立的专门机构,人员来自不同单位,因此,强化管理十分必要。根据《关于成立成都现代工业港项目报建联合会审办公室的试行意见》,工业港管委会对派驻人员的工作职责、报建审批要求、办理方案及评比考核均进行了明确。同时,把派驻人员纳入工业港管委会日常管理,在工作规范、劳动纪律、卫生执勤等方面均严格要求。此外,管委会根据联审工作需要,在工作条件、办公设备、生活待遇等方面均给予相应考虑。“和谐、高效、专业、畅通”的氛围正在联审办形成,保证了项目联审报建工作的顺利推进。

5、企业满意是落脚点。工业港投资服务部和联审办的成立是工业港管委会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为企业提供优势服务的重要举措。无论是领导关心重视、部门支持配合、高素质人员选配、严格进行管理,还是在实践中采用创新举措、简化手续、优化流程、高效报建,归根结底是让入驻企业满意,这是联审办工作的目标定位,这个大局必须始终牢牢把握,以一贯之,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以任何理由出现的作秀和形势主义,从而使联审办的工作逐步走向深入,产生积极影响,形成良性循环。

工业港项目报建审批存在问题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办结完毕报建手续的项目比例偏低,仅占27,排除20xx年9月以来新签约的18家项目履约晚和进入报建程序晚等因素,办结率为38,仍然较低。主要原因如下:

(一)个别部门创新思路、灵活变通还不够。表现在办理审批时仍然受制于条条框框,不敢越雷池半步,把矛盾上交,害怕承担责任;未给派驻人员充分授权,目前能代表本单位审核签字的仅有6家,占总数的50,而且全部都要回原单位进行盖章,一旦关键人员不在单位上班,无其他人员能够办理,导致办件周期被迫延长。针对此问题,管委会需加强协调力度,在深入了解分析项目状况和企业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强化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以部门为主,找出变通的解决方案,对墨守成规,仍无改进的部门,专报进行处理。

(二)联审办报建手续简化和流程再造不够彻底。部分审批环节仍太繁杂,部门内部周转环节过多。针对此类问题,建议一方面严格执行好《关于成立成都现代工业港项目报建联合会审办公室的试行意见》,用足、用够政策规定,一方面考虑加强工业港管委会职能,参照其他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做法,把项目建设经常涉及的部分职能如规划、国土和建设授权给管委会,特别是对建设方案和建施总评图的审核,由管委会规划建设部门封闭独立审核,然后交由相关部门备案。

(三)企业自行选择设计单位和专业公司,分别进行建设方案、施工图设计和对施工图进行文件审查备案。设计单位和专业公司用时较长,提交成果缓慢,我方无法控制,导致后面环节无法及时跟进,目前这样的企业有25家。针对此类问题,管委会应认真选定几家有资质、效率高、服务优的设计单位和专业公司,在报建开始时推荐给企业。

(四)少数早期签约的企业反复修改方案,导致已办理完毕的手续前功尽弃,不得不重新办理,这样的企业有3家。

(五)部分企业和施工单位不愿按协议及时缴纳报建规费,并不按规定缴纳民工工资保证金和购买民工人身保险,导致无法办理最后报建环节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这样的企业有11家。针对此问题,管委会应认真做好企业工作,督促企业及时缴纳必交款项,以便完善手续,办理相关证书。

项目调研报告

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是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一项民生工程、惠民工程,对于加快xxxx苏区振兴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了解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现状,推进工作有力有序开展,笔者以xx为样本点,对该镇在农村土坯房改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

xx有3423户农村家庭居住在土坯房中,占全镇农村总户数的50.5%。许多房屋建筑年代久远(全镇的土坯房有40%建于建国前或建国初),且疏于管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同时,还有一部分农户的住房因选址不当,或环境变迁,易受滑坡、水灾等自然灾害的袭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严重受到威胁。

当前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广大干部创新措施、扎实推进,取得危旧土坯房改造初步成果,然而在推进过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值得重视并需要着力解决。

1、群众改造危旧土坯房经济压力大。

一是自筹困难。农村经济发展不足,收入来源单一,经济能力有限,xxxx年xx农村人均纯收入仅3388元,但现在建房成本高,在农村修建一套房屋少则五、六万元,多则十万元以上,自筹资金有限。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全镇住房困难、住房危旧的对象中,有86%是农村低保家庭、农村低收入家庭,要完全靠自身的能力解决住房问题更加力不从心。

二是政府投资有限。此次用于危旧土坯房改造扶持资金,绝大部分群众只能享受1、5万的补助资金,与群众的期盼有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改造热情。

三是社会筹资有限。即使采取社会募捐、企业援建、个人捐助等措施,也是杯水车薪、推进较慢。

2、群众顾虑多。虽然绝大多数群众能够主动配合、积极支持,但部分群众仍在等待观望,心态较为复杂,顾虑较多,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四是“等”,一些群众虽急盼改造,但又等待观望、等优惠政策、等政府援助,不早作打算、早作准备、早日改造。

加快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我们要做好功夫,下大力气,创新举措,把群众所急、群众所盼的民心工程办好。

1、统一思想,全面动员。实施危旧土坯房改造是改善农村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的民生德政。在改造过程中,要采取不同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特别是对居住在自然条件恶劣地段的农户,要结合“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耐心细致,面对面地做好思想动员和政策宣传,引导农民群众自愿参与改造工作。

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将危旧土坯房改造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日程,成立由各级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乡(镇)具体实施,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方广泛参与,广大群众全力支持的工作机制。按照职能分工,县国土部门依照向城镇、中心村、聚居点相对集中的要求,做好全县统一建房土地规划;县规划建设部门制定建房方案,提供技术服务,加强建房质量监督,并减免改造的相关规费;县民政部门对低保户的建房进行政策支持和指导;县残联对残疾户的改造工作进行政策支持和指导;县审计部门对改造资金进行专项审计;县纪检、县监察部门对改造工作中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督;其余有关部门根据工作职责,加强对改造工作的支持和指导。

3、合理规划,分步实施。危旧土坯房改造工程涉及面广,点多而分散,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在具体规划中,要注重四个结合:将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程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统筹城乡发展相结合、与农村产业发展相结合、与农民“洗脚”进城落户相结合,统筹考虑,超前谋划,同步实施改造区的教育、卫生、商业、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确保规划的科学性、超前性。要深入调研,认真摸底,征询群众意见,尊重群众意愿,科学选择集中安置点,真正使安置点便民、利民、惠民,增强规划的实用性、可行性。以xx为例,地域辽阔、地貌复杂,考虑到群众生产生活,至少应选择来龙村、水口村、木金村等集中安置点,集中安置房屋可参照县里关于新户型建设的办法,按照建房面积,由群众根据住房需求和个人资金能力进行选择。

4、整合资金,项目捆绑。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资金需求量大,

一要靠政策扶持;。

二要靠群众自筹;。

三要靠财政支持。

一方面,在资金筹措上,可考虑采取“四个一块”的方式:即由扶贫、支农等资金捆绑集中一块;由财政资金预算一块;由驻村结对帮扶一块;由农户通过自我积累、小额借贷等途径自筹一块。

另一方面,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程涉及农户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产业开发等各个方面,建设任务重,资金缺口大,单靠一个乡(镇)或一个部门难以完成。必须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的原则,统筹安排,整合项目,捆绑资金。要充分发挥财政、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城建、国土等职能部门作用,综合运用生态移民、扶贫搬迁等政策,统一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缓解资金压力。对改造房屋,原则上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建设,对集中安置点要按照“乡(镇)统一规划,村级组织实施,群众参与监督”的思路,并尽可能地动员群众投工投劳,最大可能减轻农民负担。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实施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重点抓好促进就业、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教育公平、全民健康、群众安居、道路畅通、文体普及等“八大工程”。加大对农业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积极争取中央扶贫开发政策,构筑专项、行业、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使更多的贫困人口尽快实现脱贫致富。

项目调研报告

推荐:**乡位于鲁西平原,北距汶上县城13公里,南距济宁市30公里,东临旅游胜地曲阜,西接水泊梁山,人口3.5万人,总面积40.18平方公里,4.1万亩耕地,辖29个行政村。为进一步摸清当地妇女对家庭致富项目的需求和目前所掌握的手工业技能情况,**乡妇联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乡29个行政村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乡自然条件优越,地属平原,土地肥沃。全乡农业基础稳固,已建成5大高标准方田。初步建成6大优质农产品基地,形成了大蒜、桑蚕、速生林、棉花、蔬菜5大主导产业。畜牧养殖业迅猛发展,现有养殖专业村8个,养殖小区6处。工业基础雄厚,民企发展迅速,现有骨干企业12家,形成了有机肥生产、机械制造、木材加工、食品加工、服装加工、建筑建材等为主的民营产业体系。家庭创业项目也随之发展,为广大妇女特别是农村妇女就业提供了良好机遇。但发展不平衡、规模小、带动面窄,提供就业机会少。绝大多数的家庭创业项目仅仅需要一家人即可,像养猪、养鸡、养奶牛、养羊、养蚕、种棉花、种大蒜等,限于专业户水平。真正雇人,解决农村妇女就业的项目需要的人数大多也只有几十人,提供的就业岗位少,待遇工资低,多数在300―600元左右,劳动强度大,技术水平低。

通过各级各部门的积极努力,我乡妇女在参与家庭创业中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高涨的积极性,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1、创业妇女整体素质偏低。据调查,我乡农村妇女劳动力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占80%,只有应付简单的程式化劳动。由于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低,很难适应家庭创业的需要。

2、思想观念存在误区。许多妇女受传统思想、历史文化影响,闯市场的勇气不够,开拓创新意识不强,只求稳稳当当,不愿冒风险。部分妇女存在小成即满,小富即安,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大钱挣不来,小钱不愿挣的思想,阻碍了她们参与创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3、社会化服务体系相对滞后。由于女性创办的项目起点低,投资少,规模小,缺乏必要的发展资金、技术和信息。加之,当前部分单位办事效率低,收费项目多,法律服务保障的问题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妇女参与创业的积极性。

1、加强宣传,营造妇女参与创业的氛围。大力宣传女性创业的先进典型,引导广大妇女破除因循守旧、怕担风险,小成即满的思想,树立敢闯、敢干、敢冒风险精神,抓住机遇,闯出路子,积极参与家庭创业。

2、加强培训,提高创业妇女整体素质。建立女性创业辅导机构,定期举办生产技术、科技进农家、经营管理、法律知识等培训,有针对性地进行新技术、新知识培训,为家庭创业解决后顾之忧。

3、搭建载体,拓展妇女创业平台。培养造就一批女农民技术员、女科技示范户,发挥她们的传、帮、带作用,扶持一批以女性为主的企业项目。对规模小,具有发展潜力的创业项目,在贷款担保、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倾斜,让更多妇女投身创业。

项目调研报告

为加大对已提供土地指标工业项目建设进度的跟踪,加快推进该类项目的开工建设,日前,我委会同区经委、招商办赴5个区级工业区,对该类项目进行检查。

年下半年共安排工业建设项目58个,占地面积2474亩,其中5个区级工业区落实土地指标共有32个项目,占地面积为1023亩。其中已动工的项目有14个,占总数的41%;正进行施工图设计的项目有15个,占项目总数的46.9%,其中近半数的项目4月份前可开工建设。各工业区项目个数及建设简要情况如下表所示(见附表)。

注:工业区由于道路规划、动迁的影响,去年落实指标的项目启动较慢,13个项目不计入内.

从总体上看,我区“1+5”工业区的项目推进速度较快,实际开工项目数约50%,这些项目的开工建设将对今明两年的工业经济产生较大的作用。但是尚有不少项目没有开工,究其原因,这既有审批手续程序周期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外部因素,从调查情况看,影响项目建设进度的外部主要因素有:

1、土地“农转用”手续办理速度较慢。目前我区上报市房地局的新建工业项目,大部分尚未获得市房地局的土地正式批文,因此有些项目建设单位,特别是外资企业心存顾虑,觉得项目建设程序不规范,在办理完区各职能部门的审批手续后还不愿开工建设。

2、动拆迁已成为项目推进的制约瓶颈。从项目总量上看,动迁“钉子户”影响工程建设进度的项目所占比重较大,而且由于其完成动迁时间的不确定性(实际操作中工业项目动迁不鼓励强拆),对具体项目建设进度的影响不容小觑。

3、部分项目选址不属法定的规划范围。去年宏观调控后,我区各工业园区也相应核减了面积,在去年上报的项目中,有2个项目的建设地块不在核减面积后的规划范围内,已被市房地局退回。经去年项目评估协调小组审批、目前正办理手续的30多个项目中,也有可能还会出现类似情况。

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必须遵循国家与市宏观调控的政策要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当前,要以“严格设置准入条件,认真筛选建设项目,合理分配用地面积,尽量缩短建设周期”为工作重心,根据项目质量继续统筹安排我区的工业用地指标,进一步提升我区工业区的整体能级。

1、规范项目审批程序,确定日常办事机构。

要进一步规范项目审批程序,建议项目评估协调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例会,按照“批项目、核土地”的原则,对各工业区申报的新引进项目进行评审与筛选,并对评审通过的项目按质量(产业导向、投资强度、土地出让价格、环保评价等)进行排序,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生产能耗低的项目实行优先供地,并以文件形式下发给各审批职能部门。项目方可据此办理各项审批手续,待市房地局土地指标下达后,按排序先后办理用地申报手续;其它需协调处理的难事、急事,各工业区可向日常办事机构提出申请,以“一事一议”的方式处理。

2、建立项目长效管理机制,做好园区配套服务工作。

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形成项目长效管理机制,建议成立项目专管员例会制度,及时了解项目建设的最新动态,在此基础上加强监督与管理,并积极做好相关协调服务工作,促使项目缩短建设周期。同时,各职能部门要强化服务的意识,帮助工业区解决用电、用水、环保设施等基础设施方面的难题;对有利于工业区发展的问题,如工业区自建标准厂房项目,可经区项目评估审批领导小组确认,在项目审批环节设立“绿色通道”,加快项目建设进程,并在财政贴息、贷款及其它相关政策等方面提供特殊支持。

3、完善园区招商制度建设,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针对工业区面临的土地瓶颈问题,各工业园区要从招商的源头抓起,对招入项目的产业导向、环境保护、用地规模等方面加强管理,设置一定的项目准入门槛,努力提升项目质量。同时对动拆迁等工作的各个环节,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引导与督促企业缩短建设周期,提高园区项目引进工作整体效率,促进工业经济的协调发展。

项目调研报告

态渔业养殖项目的意见建议。调研达到了增进了解、加强沟通、解决问题、促进科学发展的目的。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小湾电站建设完毕,正常蓄水水位高程1240米,水库面积平方公里,总库容亿立方米,云南最大的百里长湖将呈现在世人面前,小湾库区良好的水质和生态系统,是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宝贵资源。对此,云南思广正大投资有限公司决定立足库区水资源优势,实施小湾库区生态渔业养殖项目。20xx年10月至12月,由省农业厅渔业处牵头,云南思广正大投资有限公司与临沧、保山、大理签订了合作开发协议。20xx年1月,云南思广正大投资有限公司在xx县注册了子公司——云南小湾生态渔业有限公司,经营管理小湾库区生态渔业养殖项目。云南小湾生态渔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购买龙湖宾馆作为公司的办公场地,下设综合部、财务部、营销部、守护部和技术部,拥有公司员工56人,制定了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20xx年初公司兼并澜沧江、黑惠江的合法渔船和渔民,建立了守护中队、守护站,配置防护设施,开始对库区水域开展守护工作。受省农业厅的委托,从20xx年1月31日(正月初六)开始,公司组织增殖放流工作,到目前,共向库区投放优质鱼苗800吨。

(一)项目关联度大、拉动力强,社会效益好。

项目涉及大理、保山、临沧3州市,南涧、巍山、xx、昌宁等8县市,含盖农业(养殖)、工业(鱼产品加工、饲料加工)和商业服务三个领域,与澜沧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和旅游业发展息息相关,是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关联度大、拉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项目。

实施好该项目,可提高库区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和加工可节约资源投入,有利于组织统一管理和技术提高。项目的实施能够解决大批库区失地农民和其他富余劳力就业,缓解社会矛盾,增加农民收入,扩大税源。

(二)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实行科学管理模式。

项目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平发〔20__〕8号和平组学发〔20__〕1号文件的总体要求,根据县政协平协党组〔20__〕2号文件安排,近日,由县政协主席胡国栋同志率副主席李天华、秘书长张建等政协机关办委负责同志深入__乡对生态种草养羊项目进行了专题调研,旨在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有效推进种草养羊项目顺利实施,努力实现农民增收和保护生态的目标。

(一)20__年项目实施情况。20__年8月,我县启动实施草地畜牧业产业化扶贫150万元特色产业项目,安排在__乡摆克、乐康二个贫困村实施,到20__年5月底,共引进基础种羊3150只(其中,种公羊150只),建植人工草地3800余亩,圈舍建成150个7500平方米,建青贮池6000立方米,培训项目农户2100余人次,项目于20__年6月下旬已通过州级验收。

(二)20__年项目实施情况。共引进种羊10500只(种公羊500只,基础母羊10000只),占计划引进数10500只的100%。完成牧草种植11701亩,占任务数的117%。建成圈舍537个15810平方米,建成药浴池7个,分别占计划任务的105。4%和7%。培训项目农户达3000余人次,占任务数2500人次的83。3%,培训聘用农民技术人员10人。种羊因病死亡611只,占进购总数10500只的5。8%;目前项目区已产羊羔386只。

(三)扩繁场建设情况。种羊扩繁场建设流转土地140亩,已修建圈舍240平方米,引进能繁种羊115只(种公羊95只,母羊20只),管理房等配套设施建设完成。

(四)加工流通突破瓶颈。去年12日10日,贵州一天锅食品有限公司成功落户__后,我县畜产品加工流通瓶颈开始突破。该公司年加工能力为200万只商品肉羊,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县畜产品就近销售和就地增值的问题。

(一)科技推广进展缓慢。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生态养殖模式普及率很低,丰富的农副产品及饲料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山羊品种改良仍然滞后于生产发展,种羊个体偏小,整体质量不高,多数母羊单只体重达不到20公斤。同时,良种山羊数量较少,品种改良尚未起步。

(二)畜牧技术力量难以满足现有建设规模的服务需要。20__、20__两年项目均在__乡实施,共涉及9个村(老村)40多个组,养殖户居住较分散,且交通不便,而目前畜牧技术干部不到20人,且没有养羊方面的专业人才,畜牧技术干部处在不断的摸索学习阶段,新招考的专业人员又缺乏实践经验,新培养的农民技术人员还难以达到饲养管理的要求。

(三)生产方式相对落后。我县畜牧业目前还属于小农经济,家庭副业式的经营模式还占很大比重。多数地区养羊业仍以四季放牧、靠天养畜、分散经营的粗放式饲养管理模式为主。养殖规模小,科技含量低,饲养管理粗放,难以形成产业化。过去那种每户饲养几头几只、分散养殖自食为主、传统养法不计成本、饲养长命憨畜为荣、病死听天由命的生产方式还普遍存在。

(四)内部结构还不合理。目前在畜禽结构中,猪禽所占的比重高达80%,而牛羊比重只占20%;在畜产品结构中,猪禽肉占97%,牛羊肉仅占3%。这种耗粮型的猪禽养殖结构对粮食生产的依赖性大,自身发展的稳定性差,既与全县草山草坡的资源优势不相称,也与畜产品消费市场的迅速变化不相适应。

(五)基础设施仍然薄弱。一是项目只补助种羊购置、草地和圈舍建设的部分经费,青贮池、药浴池、小水池、割草机等配套设施则需要整合其他资金投入才能完成。二是缺少必要的技术设施与装备,县、乡畜牧部门化验室一个也没有,项目实施至今,还未开展过山羊疫病化验诊断工作。

(六)方案不够合理。因受市场价格影响,进羊价格明显高于原方案批复的价格,进羊缺口资金增加,县级财政配套压力过大。种羊个体大小是影响成活率的一大因素,个体越大种羊价格越高。20__年10月,我县引进基础母羊单只体重20公斤以上的,每只价格在600—630元之间,种公羊价格则为2100元/只,依此,每户需投入购羊资金1。44万元,而国家补助资金仅为7500元(每户20只基础母羊补助350元/只,种公羊2户共用一只补助500元/户),加上农户熟土种草第一年粮食补助(我县按土300斤大米/亩、田500斤大米/亩给予补助)和应急反应期间药品支出等方面的开支,经测算,要完成一户20只基础母羊、1只种公羊、20亩多年生草地、30平方米以上羊舍建设,每户投入资金在2。1万元以上,而国家补助资金仅0。97万元/户,县级自筹超过1:1的比例,这对于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的__来说,压力太大。

(一)切实转变生产方式,调整优化生产布局。生产方式是市场经济时代产业发展壮大的必要条件。必须花大力气教育、引导和帮助养羊户尽快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和落后的生产方式,树立商品观念、市场观念,大力培植一批科学化养殖、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山羊养殖典型户,努力帮助部分养殖户从粮农转化为牧民,以其先进的生产方式、显著的经济效益吸引和带动广大养殖户加快转变生产方式的步伐。

(二)尽快建立健全机构。抓紧建立健全县草地中心机构,充实技术人员。在加强技术人员自身培训的同时,加快农民技术员的培训、启用和管理,确保技术支撑。在借鉴睛隆模式的同时,逐步摸索适合我县实际的养殖模式,使其养殖模式从单一性向多元化发展。

意识和风险意识,实现规范化、科技化养殖。

(四)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加快养羊业产业化进程。高度重视和支持畜牧龙头企业的发展与壮大。贵州一天锅食品有限公司虽落户__,但还没有开工建设,应强力支持贵州一天锅食品有限公司的发展,帮助该企业按期达到预定的屠宰加工规模。养羊集中区要尽快成立养羊协会等中介组织,作为联接龙头和基地的桥梁,组织养羊户开展自我服务、自我协调,扩大规模,实现标准化生产。

(五)实施草场建设保护工程。草场是食草动物发展的基础,实施草场建设保护工程是发展食草畜牧业的一项重要举措。在重点养殖区实施改良和保护,主要以天然草场改良与保护为主、人工草场建设为辅,通过对天然草场砍灌去杂、补播优质牧草和建设人工、半人工草场,大幅度改善草场质量、增加牧草产量和提高载畜量,使草场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充分利用和有效保护。

(六)积极作好风险防范,促进产业稳步发展。一是建立山羊疫病风险保障基金。专门用于补偿因山羊免疫反应和扑灭山羊疫病等原因给农户造成的山羊死亡损失。二是鼓励和支持保险业开发山羊保险市场,探索适合山区山羊产业特点的保险制度,发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山羊产业保险,增强山羊产业抵御市场、疫病和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

(七)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目标考核机制。要把发展山羊产业作为实施“产业兴县”重点任务,纳入经济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和工作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运作,严格目标考核,务求抓出实效。成立山羊产业化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山羊产业的组织领导、综合管理、协调监督工作,及时研究和解决山羊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山羊产业作为目标责任制管理的重点内容,建立健全严格的目标考核制度,做到责任明确、工作任务具体、部门分工协作、多方齐抓共管,在全县上下形成做大做强山羊产业的良好氛围。

项目调研报告

为在今后的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中更好的制定工作思路、工作措施,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地购置适合自己的机械,推动全县农业生产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自8月1以来,临邑县农机局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农机购置补贴项目专题调研活动。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财务股、推广站、乡镇农机站等部门技术人员为成员的专题调查组,在全县12个乡镇(街道)开展了详细的摸底调查。通过与享受补贴户及农民座谈、听取乡镇(街道)领导及村委负责人介绍,实地察看地块、发放征求意见表等方式,获得了大量基础性资料。经分析研究,进一步认识到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所起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不足,并提出对策及建议。

今年,上级安排给临邑县第一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10万元。该县农机局在省、市农机办的领导和指导下,针对本地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引导农民科学合理的购置先进、适用机械。共补贴各种农机具321台,其中,玉米联合收获机184台、小麦免耕播种机13台,大型拖拉机39台,其他各种机具85台,228户农民受益,直接拉动农民投资xx多万元。这些机具的投入使用,促进了临邑县农机化事业迅猛发展,取得显着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农机装备水平快速提高,配置结构进一步优化

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极大的激发了广大农民投资农机的积极性,农机总量持续增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截至目前,全县农机总动力已达到176万千瓦,农机总值7.9亿元,拖拉机4.1万台,其它机引配套田间作业机械3.6万台。由于补贴额度达到机具总额的`30%,使农民对大中型、新型机具买的起,买起来划算,大马力、联合作业机械增长较快,全县玉米联合收获机新增184台,大中型拖拉机新增153台,小麦免耕播种机新增15台,农机配置结构进一步优优化,土豆收获机、条播机、耘耕机等新型农业机械也从无到有,逐步增长。这些性能优越、先进适用、节能环保机具的迅速普及,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装备支撑。

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推进了临邑县农业生产机械化进程,尤其是主要粮食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有了显着提高。今年由于气候原因,小麦成熟晚,与河南等地仅差3—5天,从外地引机数量锐减,加上麦收期间正值汛期,小麦抢收工作形势严峻。为此,临邑县农机局积极协调近年来补贴的307台自走式收获机和279大型拖拉机(配备小麦割台),紧急投入三夏抢收工作。并引导农民开展小麦机收、秸秆还田、玉米贴茬播种的“一条龙”农机作业模式,减少作业环节,缩短作业时间,加快播种进度,提高播种质量。全县77.83万亩小麦全部及时收获、颗粒归仓,实现小麦机收76万亩,机收率达到98%。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不仅减少作业环节、节约成本、增产增效,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临邑县农机局在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过程中,把玉米联合收获机、小麦免耕播种机等保护性耕作机具确定为补贴重点,大力推广普及。截至目前,临邑县拥有玉米联合收获机728台,小麦免耕播种机145台,今年小麦免耕播种面积达到9万亩,建设成方连片小麦免耕播种示范基地12处,其中,临邑镇刘双庙村的示范基地达到1200亩,500—1000亩的2处,200-500亩的3处,200亩以下的6处,实现新的突破。经专家测产,实行保护性耕作的小麦亩产达到580公斤,比常规播种增产23公斤,增产效果明显。

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吸引了更多农民购买大型、新型农机具,造就了一批农机大户,临邑县农机局因势利导,把他们组织起来,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整合农机资源,开展规模作业、合同订单作业、以及玉米联合收获、秸秆粉碎还田、小麦播种“一条龙”作业,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而且他们所取得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又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机手加入到农机合作组织。当前,临邑县已建立农机合作社12个,社员335人,拥有各种农业机械389台,总资产800余万元。农机协会75个,拥有各种大型农业机械6700多台。同时,积极引导农机中介组织、农机专业大户等各类服务组织迅速发展。目前,以农机合作社为龙头的农机服务组织承担了全县50%以上的农业生产作业量,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推动土地流转、农业规模经营发挥了重要作用。

项目调研报告

优秀作文推荐:为加大对已提供土地指标工业项目建设进度的跟踪,加快推进该类项目的开工建设,日前,我委会同区经委、招商办赴5个区级工业区,对该类项目进行检查。

年下半年共安排工业建设项目58个,占地面积2474亩,其中5个区级工业区落实土地指标共有32个项目,占地面积为1023亩。其中已动工的项目有14个,占总数的41%;正进行施工图设计的项目有15个,占项目总数的46.9%,其中近半数的项目4月份前可开工建设。各工业区项目个数及建设简要情况如下表所示(见附表)。

注:工业区由于道路规划、动迁的影响,去年落实指标的项目启动较慢,13个项目不计入内.

从总体上看,我区“1+5”工业区的项目推进速度较快,实际开工项目数约50%,这些项目的开工建设将对今明两年的工业经济产生较大的作用。但是尚有不少项目没有开工,究其原因,这既有审批手续程序周期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外部因素,从调查情况看,影响项目建设进度的外部主要因素有:

1、土地“农转用”手续办理速度较慢。目前我区上报市房地局的新建工业项目,大部分尚未获得市房地局的土地正式批文,因此有些项目建设单位,特别是外资企业心存顾虑,觉得项目建设程序不规范,在办理完区各职能部门的审批手续后还不愿开工建设。

2、动拆迁已成为项目推进的制约瓶颈。从项目总量上看,动迁“钉子户”影响工程建设进度的项目所占比重较大,而且由于其完成动迁时间的不确定性(实际操作中工业项目动迁不鼓励强拆),对具体项目建设进度的影响不容小觑。

3、部分项目选址不属法定的规划范围。去年宏观调控后,我区各工业园区也相应核减了面积,在去年上报的项目中,有2个项目的建设地块不在核减面积后的规划范围内,已被市房地局退回。经去年项目评估协调小组审批、目前正办理手续的30多个项目中,也有可能还会出现类似情况。

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必须遵循国家与市宏观调控的政策要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当前,要以“严格设置准入条件,认真筛选建设项目,合理分配用地面积,尽量缩短建设周期”为工作重心,根据项目质量继续统筹安排我区的工业用地指标,进一步提升我区工业区的整体能级。

1、规范项目审批程序,确定日常办事机构。

要进一步规范项目审批程序,建议项目评估协调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例会,按照“批项目、核土地”的原则,对各工业区申报的新引进项目进行评审与筛选,并对评审通过的项目按质量(产业导向、投资强度、土地出让价格、环保评价等)进行排序,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生产能耗低的项目实行优先供地,并以文件形式下发给各审批职能部门。项目方可据此办理各项审批手续,待市房地局土地指标下达后,按排序先后办理用地申报手续;其它需协调处理的难事、急事,各工业区可向日常办事机构提出申请,以“一事一议”的方式处理。

2、建立项目长效管理机制,做好园区配套服务工作。

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形成项目长效管理机制,建议成立项目专管员例会制度,及时了解项目建设的最新动态,在此基础上加强监督与管理,并积极做好相关协调服务工作,促使项目缩短建设周期。同时,各职能部门要强化服务的意识,帮助工业区解决用电、用水、环保设施等基础设施方面的难题;对有利于工业区发展的问题,如工业区自建标准厂房项目,可经区项目评估审批领导小组确认,在项目审批环节设立“绿色通道”,加快项目建设进程,并在财政贴息、贷款及其它相关政策等方面提供特殊支持。

3、完善园区招商制度建设,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针对工业区面临的土地瓶颈问题,各工业园区要从招商的源头抓起,对招入项目的产业导向、环境保护、用地规模等方面加强管理,设置一定的项目准入门槛,努力提升项目质量。同时对动拆迁等工作的各个环节,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引导与督促企业缩短建设周期,提高园区项目引进工作整体效率,促进工业经济的协调发展。

项目调研报告

20xx年上半年,全国餐饮市场稳步回升趋势明显。1—6月份,全国餐饮收入12989亿元,同比增长10。1%,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4个百分点。相较一季度,二季度增长明显加快,增速重新回至两位数并且,餐饮收入增幅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由一季度的2。2个百分点降至2。0个百分点。

20xx年上半年,限额以上餐饮企业收入3773亿元,一改去年以来持续的负增长颓势,同比正增长2。9%,转型成效开始显现。更为可喜的是,二季度增速大幅高于一季度。

限额以上企业转型初见成效。20xx年以来,餐饮市场一直以比较强劲的势头稳步增长,并于3月份单月整个餐饮市场增速突破10%,限额以上餐饮更是扭转了14个月持续下跌的颓势,终于回复至正增长。进入二季度,餐饮市场继续稳步回升,不过刚刚结束的6月份又有所小幅回落。由此可见,上半年餐饮市场出现稳步回升趋势,转型升级的成效开始显现,但餐饮市场运行具有波动性和敏感性,回归市场、回归理性所取得的效果仍需进一步检验。

2、区域市场回调冷暖不一

进入20xx年以来,各省市餐饮市场都呈现不同程度的回缓迹象。从目前已公布数据的省市来看,如表1所示,20xx年1—5月,海南省、湖南省、山东省等地餐饮增速都回升至10%以上,且绝大部分省市餐饮增速均不低于去年同期,湖南省、山东省、北京市等地都较上年同期大幅上涨,福建省、广东省增长速度仍低于去年,但幅度也在逐渐收窄。

对于之前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的高端餐饮,经过根据市场变化不断转型调整,绝大部分省市都有所好转。江苏省、浙江省、陕西省等地限额以上餐饮都止跌并恢复正增长,甘肃省、贵州省等地区限上餐饮虽依然同比下滑,但降幅已在逐月减小。

1、扶持大众化餐饮“靴子落地”

在全行业一年半时间的期盼中,商务部终于6月初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大众化餐饮的指导意见》,指出: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健全大众化餐饮服务体系,大众化餐饮占全国餐饮市场的比重由现在的80%提高至85%以上,并提出21条引导型措施。《指导意见》出台后,浙江省杭州市上迅速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餐饮住宿业转型升级促进持续稳定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了未来餐饮、住宿企业的发展路线,以及政府对其实施的优惠政策。预计各地政府及商务部门会加快制定支持大众化餐饮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政策,促进餐饮行业结构性调整。

2、“清费减负”呼吁迎来积极回应

6月中旬,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涉企收费管理减轻企业负担的通知》。通知指出,要进一步加强涉企收费管理,减轻企业负担。各地也切实采取相关措施。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协调下,中国烹饪协会与福建省物价局共同努力,取得了福建省降低餐饮业价格调节基金的成效。7月中旬,福建省决定,将餐饮业价格调节基金减半征收的政策在已实施一年的基础上再延长一年,这意味着至20xx年12月31日以前,福建省餐饮业价格调节基金仍将按营业额的0。5%征收。预计今年下半年,各地政府部门将进一步清理不合理收费,减轻企业负担,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更趋严格

6月底,全国人大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开始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本次草案初稿从强化预防为主、风险防范等四个方面对现行法律作了修改、补充,增加了网络食品交易监管制度、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禁止婴幼儿配方食品委托贴牌生产等规定和责任约谈、突击性现场检查等监管方式。此次大幅度的修订表明,政府正不断加强监管力度,营造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环境。

1、高端餐饮勉力支撑

高端餐饮仍处于阵痛期。受困于巨大的经营压力,“中国民营餐饮第一股”湘鄂情欲逐步剥离餐饮业务,转而进军新媒体和大数据产业。“八项规定”出台后,小南国消减了公务消费业务,业务重点也都在向大众化品牌“南小馆”倾斜。据业绩快报显示,全聚德上半年营收、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58%、4。1%,虽然相比去年同期仍有差距,但终于扭转了一季度的颓势。

2、大众化餐饮生机勃勃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餐饮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经济实惠、方便快捷的大众化餐饮进一步得到市场认可和欢迎。毫无疑问,大众化餐饮是上半年推动整个行业企稳回升的`中流砥柱。以上海为例,以早餐为主的大众化市场保持旺盛态势,剔除投资拉动后也保持了10%左右的增长。

1、微利时代得势不得分

外婆家旗下的“炉鱼”在红遍杭州之后登陆上海,以100余餐位创造了翻台10次的成绩,更是创下了开店首日就接待顾客超1300人的记录。但随着租金、人工、食材、能源等成本不断上涨,餐饮企业已进入微利时代,要有足够高的上座率、翻台率才能有利润可言。据调查,当前餐饮企业的上座率要达到125%才能保本,而之前仅为75%就可。

2、渠道为王多管齐下

餐饮企业一直在试水多种转型举措。利用多元化多品牌运作,不断开辟市场;发展电子商务,线上线下齐攻入;陆续进驻商业综合体、大型社区,抢占更多客源;餐饮联盟频动作,各地纷效仿。真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3、体验式特色餐饮备受青睐

餐饮企业在强调消费普遍性和广泛性的同时,也开始注重对目标客户群体多样性和多层次性需求的满足。特色餐饮一直倍受欢迎,表现抢眼。此外,体验式餐饮消费也渐入眼帘。净雅推出的嗨餐厅,独打无餐具餐厅的概念,店内没有一双筷子、一个盘子,成桶的海鲜将被直接倾倒在餐桌的环保纸垫上,食客直接用手抓着享用美食;深圳“海鲜超市”类似一个小型超市,顾客直接提篮子选取刺身、寿司、高档海鲜等,然后在门口餐桌上直接吃饭。无厨房、无厨师、也不需服务员,这种体验式餐饮让人力成本得以“减负”。

4、用工年龄悄然放宽

借鉴美国、日本、新加坡还有欧洲各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为了应对“用工荒”,餐饮企业逐渐放宽用工年龄限制。各地餐厅悄然涌现四五十岁左右的“大嫂大婶”队伍。相比较青春靓丽形象气质佳的90后服务员,“大嫂”级服务员以对人诚恳、责任感强、做事稳重踏实、工作细致等优势赢得了客人的尊重。

二、20xx年餐饮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20xx年整个餐饮业发展步履维艰,餐饮企业被惨淡严峻的形势逼迫转型,但多少有些手足无措,盲目地为转型而转型,出现大量趋同。随着实战经验的不断积累,餐饮企业开始找到适合自己、并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转型途径。转型发展正经历从趋同到务实,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0xx年以来,餐饮市场开始软着陆,企稳回升之势明显。随着市场竞争逐步加剧,餐饮业需要针对市场需求变化不断调整,进一步探索转型发展,积极应对出现的新问题,创新进取,以期走出困境。

在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稳中有进的市场大环境以及国家扶持政策出台的背景下,我们对20xx年全年餐饮业的走势充满信心,预计整个餐饮行业发展有望持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限额以上餐饮继续维持正增长。